圍觀!餐飲又出三種創新收費模式
導語
今天《餐飲時報》給大家介紹餐廳三種“創新收費模式”:
一種是:原料成本價+用餐時間段
一種是:免費用餐+銷售廣告位
一種是:買門票+時間段
三種收費模式,都各自在所在餐廳取得成功。
這篇文章,是給大家開闊思路。
——《餐飲時報》報道

收費方式一:
原料成本價+用餐時間段
“高買低賣,賺取差價”是多數餐飲業者慣用的經營模式,但此前一家名為“臥底火鍋”的餐廳卻顛覆了傳統,以顧客的用餐時間作為收費的衡量標準。
據“臥底火鍋”創始人介紹——
1.臥底火鍋店被定義為“超市+餐廳”的綜合體。
2.“臥底火鍋”最大的特色就是店里的收費標準不同于傳統的火鍋店,并非依靠顧客所選購的菜品差價來賺錢,而是將店內所有涮品、鍋底乃至酒水,都以趨近于成本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,最后再按照顧客的用餐時長進行收費。
3.“臥底火鍋”創始人邱星星給店面定位為“平臺”,供貨商繞過了批發渠道,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免進駐費售賣產品的地方,因此餐廳能夠極大地降低傳統餐廳所需的高昂采購成本,也就能實現菜品低價的目標。
4.另外,它們有一套智能管理系統,從選擇鍋底開始,顧客所有的需求都集結在這張卡上,智能系統的自助性也有效地為餐廳降低了不少的人力成本。
顧客在店里開卡后有15分鐘的順延時間,方便自助拿菜,之后餐廳便可根據該系統的統計時長向消費者進行收費。
與傳統餐廳依靠菜品差價盈利的模式相比,“臥底火鍋”打出了極低的,近乎成本價的菜品價格,反而根據用餐時長收費,這種做法對消費者造成的心理沖擊是巨大的。
收費方式二:
就餐位置與時段
顧客看電影、演唱會、球賽等,都是通過選擇不同的時間、位置和人數等,通過支付門票費用的方式來進行消費。那么,餐廳是否可以模仿影院、球場等的運營模式來盈利呢?
答案就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潮流餐廳“Next restaurant”的身上,顧客正是通過購買餐廳“門票”的方式進行消費的。

1.顧客通過餐廳網站購買了“門票”之后,客人可以在規定的時間里直接進入餐廳。另外,餐廳也不會讓客人自主點餐,而是會根據當天的菜單為客人上菜,餐廳上什么顧客就吃什么。
2.餐廳還分別設置了2人桌、4人桌、6人桌和7-10人的獨立房間,每個人的價錢根據消費時間段和位置的不同而定價,大概在每人90美金或165美金。
3.餐廳甚至還推出了“年票”,即顧客購買了全年的“年票”后,可以在特定的時間來消費,這個有點類似電影年票的概念。
4.餐廳在經營的4年時間里已經接待了超過2萬名的顧客,顧客的回頭率也相當高,生意越做越火。
收費方式三:
免費用餐+銷售廣告位
餐廳對菜品收費是最基本的盈利手段,但有一家餐廳卻打出了“吃飯免費”的口號。這一舉動曾讓人不解,認為這必將成為一場商業自殺,但創業者韓月卻看到了運營模式的合理之處。
韓月開設的餐廳憑借一種新的經營模式走進了傳統餐飲人的視線,即將餐廳和廣告結合起來,通過免費就餐吸引高人氣,而后再吸引商家做廣告,從而賺取廣告費。
1.老板將飯店劃分為免費就餐區和收費就餐區,免費就餐區兩邊墻上掛滿了廣告位。很快,效果初顯,一些顧客竟然對廣告詞倒背如流,導致很多商家從一開始的免費到后來的付費,每塊廣告位每月幾百到上千元不等。
2.餐廳的收費業務受到了影響,于是老板推出新的經營模式:你吃飯,他買單。道理很簡單,去吃收費餐的顧客,如果你是某種品牌的消費者,那么只要你可以列舉出此品牌的三個廣告內容,并持消費此品牌產品的小票,可以免費吃等級不同的飯菜,而老板則憑借這些小票,與不同品牌的商家結算。
3.除此之外,這家飯店還與其他飯店聯合,只要其他飯店一推出新的菜品,就可以放到這里免費品嘗。按照老板的說法,她的飯店是以廣告為主,成為其他飯店的體驗店,可以獲得免費的菜品提供,大大降低經營成本,何樂而不為!
各行各業已經有無數的成功例子證明,免費是吸引消費者最好的方式,當平臺通過免費獲得海量用戶之后,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選擇的“結果”而不是“過程”。顧客購買和消費某一款產品時,付出的成本遠遠不止于價格,可能還有一筆錢(價格)、一個決定(決策成本)、付出購買行為(時間成本)等。